編者按
  今年3月15日,修建築設計訂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施,新消法被認為是對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的重要完善。長期以來,維權難的狀況並未得到改善,依舊是消費者處於弱勢,消費維權面臨許多困難,如投訴無門、舉證艱難、過程繁瑣、維權成本過高、索賠艱難等,讓受到侵權的消費者知難而退。消費者維權,需要通暢的維權渠道,從而“坐實”維權行為。本報案件版選取的兩篇報道,揭示了消費維權的典型案例、特點以及消費者維權之艱難,同時亦反映出商家缺乏誠信經營的理念。
  法制網記者徐偉 法制網西服實習生鐘偉偉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佈的《關於消費者維權案件調研報告》顯威剛隨身碟示:食品、藥品安全侵權案件多發生在百貨公司、商場、超市,消費者舉證困難,相應的法律條款缺失成為審理難題。
  此固態硬碟安裝外,報告還披露,2010年以來,重慶市一中院共受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民事上訴案件20件,轄區法院受理的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民事案件45件。
  訴訟原因多樣
  報告顯示:從法院審理的涉及食品安全民事案件來看,案件涉案範圍單一,訴訟案件主要發生在食品藥品銷售領褐藻糖膠域,以轄區的百貨公司、商場、超市為主。
  訴訟原因具有多樣化,食品質量問題、虛假廣告、虛假標識、虛假告知等商家不誠信行為,消費者要求行使知情權是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訴訟過程當中,消費者的索賠標的金額有上升趨勢,當食品藥品質量問題造成人身損害時,除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等,部分消費者往往還訴請高額精神損害賠償。
  案件的被告也已經不局限於超市、商場等商品銷售者,食品加工商、飲料生產公司、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等食品加工者和製造者也成為被告,訴訟主體日趨複雜化。
  維權困難重重
  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應當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然而報告顯示,在現實生活當中,由於維權意識不強,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很多消費者不知道怎麼維權,往往自認倒霉,採取忍讓沉默的態度,不能積極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報告還顯示,維權成本相對過高也使很多消費者不願意維權。不少消費者明知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但考慮到訴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便放棄了維權。
  自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重慶一中院轄區法院近兩年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的受理數僅為30件。
  此外,舉證困難、相應的賠償條款和舉報條款的缺失也阻礙著消費者維權。
  在重慶市銅梁縣人民法院處理的一起案件中,針對藥品質量,當事人無法舉證,由於藥品成分具體含量屬於商業秘密,通過藥品成分鑒定機構也無法確定藥品質量是否有瑕疵,最後只能通過廠家提供的檢驗報告是偽造的推定生廠商有過錯,產品質量存在瑕疵。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在實踐中,“10倍賠償金”條款卻難以實施。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格一般不高,為了10倍的賠償金到外地向生產商索賠並不可行。同時,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也往往會以不知道為由,抗辯消費者行使10倍的賠償權。
  此外,消費者舉報條款的欠缺也是消費者維權的一大遺憾。
  加強訴調對接
  針對日益頻發的消費者維權案件,報告中提出了應對策略。
  一方面,強化審判職能,及時化解糾紛。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涉及民計民生問題與中央政法委提出的“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積極創新工作思路。
  在審判中,力求做到高效率、高質量,保證案件的客觀公正,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司法保護;在庭審中,加強調解工作,努力提高當庭兌現率,最大程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這方面,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有成功案例。2010年以來,沙坪壩法院受理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民事案件,調撤率達40%,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
  另一方面,強化宣傳功效,提高維權意識。法院應主動加大對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同時,主動延伸審判職能,針對商家的不誠信、不規範等行為,選取典型案例,加強對商家的法制教育,並就其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整改建議,使案件審理與宣傳教育有機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  (原標題:重慶一中院發佈消費者維權案件調研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q66rqic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