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積怨,雪藏三年後演變成一場血案。廣東初三學生謝某為了報複小學老師對他“留堂太多”,連捅老師十餘刀。
  梳理今年來多起學生血案,記者發現,案件背後幾乎都有“邊緣生”的身影,這敲響了“邊緣生”變成“悲劇生”的警鐘。有關專家表示,“邊緣生”不應被“邊緣化”,應給予他們更多關愛,避免他們走向極端。
  “邊緣生”成“悲劇生”
  廣東開平市寶源路藥店售貨員謝女士對幾天前發生在店門口的學生刺殺老師案件仍心有餘悸。“學生拿著水果刀追著一名女老師捅,另外兩名女老師拿著太陽傘奮起抵抗,但也沒能攔住。被刺的老師滿身是血。”
  記者從開平市公安局瞭解到,凶手是開平市某中學的初三學生謝某,年僅14歲;被刺的是謝某小學六年級時的班主任侯某,身中十餘刀,目前仍舊住在ICU病房中。謝某行凶的動機是,讀小學時,侯某“留堂太多,有些針對我”。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原因並非如此簡單。複雜的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等原因導致一些“問題生”變成“邊緣生”,繼而演變成“悲劇生”。
  記者獲悉,謝某母親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賣早餐,父親沒固定工作,姐姐剛參加完高考。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一套窄窄的房子里,經濟狀況拮据。住在附近的幾戶街坊告訴記者,平常上學、放學時能偶爾看到長得高高大大的謝某,但很少跟其交流,見面也是匆匆低著頭過去了。
  謝某現在的班主任郭某告訴記者,謝某平時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喜歡說話,除了偶爾由於身體健康原因遲到之外,平常很少有違紀行為。學習比較努力,有進步,但成績在班級內部仍處在中下位置。謝某的同學說,平常他比較喜歡上網,玩游戲,不怎麼說話,不太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但並不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極少與同學發生矛盾。
  教育專家分析認為,家庭貧窮、學習成績差、身體有疾病的學生往往更易產生極度自卑、自尊心極強、個性過度敏感、受挫力差等嚴重的心理問題,既無法成為老師和家長心目中的“佼佼者”,又難以被同學所接納認可,從而成為學校里的“邊緣群體”。
  “一句無意間的批評、甚至一個眼神、動作,都有可能會在學生心中埋下長久的心理陰影,產生‘黑箱’效應,關閉一個孩子的心靈。”廣東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校長周永峰說。
  “育人”還是“育分”?
  湖南某縣14歲網癮少年舉刀刺死父親、成都一昔日高考狀元因遭歧視殺害1名同學、廣東某大學1名碩士生不堪找工作壓力在寢室自縊身亡……今年以來發生的多起學生案件,背後大多數有“邊緣生”的身影。家長疲於奔命無暇顧及教育,學校註重學習成績、升學率而忽略“拉後腿”的學生,原本需要更多關愛的群體反而遭遇“體制性”冷落。
  問題學生背後往往有問題家庭。廣東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每年都會對學校處以警告以上處分的十多名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周永峰說,分析顯示,問題學生背後大多有家庭教育問題。家長過度縱容、簡單粗暴、非正常職業都成為學生出現問題的主要誘因。
  “謝某的家庭教育主要落在母親身上,而母親既要工作養家,又要照顧生病的女兒,體力和精力都難以細緻照顧謝某的學習、生活,更別說教育。”一位熟悉情況的街坊說。
  家庭教育之外,學校教育“分數為王”,往往註重“育分”而忽略“育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以考試分數為主導教育評價體系下,學生的心理、道德等素質教育這些不能立竿見影、增加考評分數的項目基本被邊緣化,人員配備、資質水平都跟不上現實需要,久而久之便忽略了‘邊緣生’的全面發展。”
  廣東開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甄新強說,初高中的德育教師基本上都是由負責政工的副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兼職,教師力量配備及水平都有限,全市6000多名中小學教師,僅十多位拿到廣東省的A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證。“各個學校都有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設施的配備,但有的流於形式。尤其是規模大的城區學校,學生人數眾多,政工教師疲於奔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被動,時間和精力都顧不過來。”
  “他案發前,我沒有看到任何徵兆、苗頭,我也不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平常基本只能依靠經驗觀察學生。”謝某的班主任郭老師說。
  “邊緣生”別再“邊緣化”
  教育不應僅關註“優等生”,更應對“邊緣生”給予更多關愛,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讓“邊緣生”不再“邊緣化”。
  熊丙奇認為,教師的工資、獎金只與學生的分數掛鉤,自然就難以促使教師從“育分”向“育人”轉變觀念。應當改變當前對教育的單一分數評價體系,提高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素質教育培養的考核權重和重視程度,防止把學生當成賺分工具,讓素質教育不再邊緣化,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心理問題是“邊緣生”的主要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當科學引導學生疏導心理問題。周永峰說,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不能靠單設某門課程解決,而應當把心理教育與課堂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所有教育平臺結合起來,滲透到所有教育實踐活動中。比如,化學實驗課上,一次實驗不成功,那就耐心指導學生反覆去做,既是知識增長過程,又是一個挫折教育過程。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劉衛兵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教師選拔、準入方面,設置前置條件,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關國家規定的心理健康從業證,防止進入教師隊伍後參加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走過場”的現象。
  為了彌補家庭教育短板,近幾年來,全國多所學校專門開設家長學校,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進行培訓,提前應對青少年教育問題,取得了良好效果。劉衛兵說,家長是學生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應該變事後處理為提前預防,主動加強家長和教師的聯繫合作,共同提高教育學生的水平。
  新華社廣州6月28日電  (原標題:“邊緣生”緣何變成“悲劇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q66rqic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